立方招采通
全国 [切换]

健康科普|腰椎间盘突出症深度科普:科学护腰,拒绝“腰突”困扰

南阳市 其他 2025年11月25日

信息中“***”为隐藏内容,仅对招采通会员用户开放,微信扫描右侧小程序码查看内容详情

数据来源互联网公开信息,如涉及信息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平台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处理!联系邮箱:cailifangshuke@163.com。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外科门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被称为“中青年健康杀手”,尤其高发于办公室职员、司机、教师、体力劳动者等人群。其本质是腰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或脊髓,引发一系列疼痛和功能障碍,若忽视早期信号,可能导致神经不可逆损伤,以下为详细科普。

一、 典型信号:这些表现提示你可能“腰突”了

核心症状:腰痛是首发预警

- 疼痛位置:多集中在腰骶部(腰部下方、臀部上方),呈持续性钝痛或阵发性刺痛,部分患者疼痛会向臀部、大腿后侧放射。

- 诱发场景:久坐(超过1小时)、弯腰捡物、搬重物后疼痛明显加重,卧床休息1-2小时后无缓解,甚至夜间痛醒。

- 特殊表现:咳嗽、打喷嚏、用力排便时,腹压增加会牵拉突出的髓核,导致疼痛突然加剧。

神经压迫信号:出现这些要紧急警惕

- 下肢放射性疼痛:最典型的“坐骨神经痛”,从臀部蔓延至大腿后侧、小腿外侧,甚至足底/足背,呈“电击样”“烧灼样”疼痛,走路时加重。

- 肢体麻木无力:对应受压神经区域出现麻木感(如小腿发麻、脚趾发麻),严重时出现下肢无力,表现为走路“拖脚”、抬不起脚尖,或持物掉落。

- 危险预警:大小便功能异常(如排尿困难、失禁、排便费力)、会阴部麻木,提示髓核压迫马尾神经,属于急症,需立即就医!

易混淆提醒

- 注意区分:普通腰肌劳损的腰痛多在休息后缓解,且无下肢麻木放射痛;而“腰突”的疼痛常伴随神经压迫症状,休息后缓解不明显。

二、科学预防:从日常细节守护腰椎

腰椎间盘的磨损是长期积累的过程,做好以下几点,能大幅降低发病风险:

避免“伤腰”姿势,减少椎间盘压力

1. 久坐族护腰:

- 坐姿要求:腰部挺直,背部与座椅呈90°,臀部完全贴合座椅,膝盖略高于腰部(可踩脚踏板),避免跷二郎腿、弯腰驼背。

- 腰靠选择:使用符合人体工学的腰靠,垫在腰部生理曲线处(不是背部),材质以透气海绵或乳胶为宜,减轻腰椎承重。

- 定时活动:每45分钟起身活动5分钟,做“转腰运动”(缓慢左右转腰各10次)、“抱膝触胸”(站立时双手抱膝贴向胸口,保持5秒),放松腰部肌肉。

2. 弯腰/搬物技巧:

- 搬重物时:屈膝屈髋、下蹲发力,用腿部肌肉承担重量,双手贴近身体搬取,绝对避免直接弯腰(如“直腿弯腰捡东西”),单次搬物重量不超过体重的1/5。

- 日常弯腰:如系鞋带、捡轻物时,采用“半蹲式”或“屈膝弯腰”,减少腰椎瞬间压力。

3. 睡姿与床垫选择:

- 推荐睡姿:仰卧(腰部垫薄枕,支撑生理曲线)或侧卧(双腿间夹枕头,避免腰部扭曲),避免俯卧(会加重腰部负担)。

- 床垫标准:选择软硬适中的床垫(平躺时能贴合腰部,不会塌陷或过硬),避免睡硬板床或过软的沙发床。

强化核心肌群,给腰椎“加防护”

核心肌群(腹部、背部、臀部肌肉)是腰椎的“天然支架”,锻炼重点在“温和”,避免剧烈扭腰:

1. 入门级锻炼(适合所有人群):

- 平板支撑:俯卧,肘部支撑地面,身体呈直线,保持30秒-1分钟,每天2-3组(锻炼腹部和背部核心)。

- 臀桥:仰卧,双腿弯曲,臀部抬起使身体呈直线,保持5秒后放下,每天3组×15次(强化臀部肌肉,分担腰椎压力)。

2. 进阶锻炼(无疼痛者可尝试):

- 小燕飞:俯卧,双臂放在身体两侧,头部和双腿轻轻抬起(离开地面5-10厘米),保持3秒后放下,每天2组×10次(注意:腰部疼痛时暂停,避免错误发力加重损伤)。

- 游泳:蛙泳、自由泳为宜,水的浮力能减轻腰椎负担,同时锻炼全身核心,每周2-3次,每次30分钟。

3. 禁忌运动:

避免篮球、羽毛球、网球等剧烈扭转腰部的运动,中老年人尽量不做仰卧起坐(会压迫腰椎)。

其他预防要点

- 控制体重:BMI指数维持在18.5-23.9,肥胖会使腰椎长期承受额外压力,每减重10公斤,腰椎压力可降低30%以上。

- 注意保暖:腰部避免直吹空调、风扇,受凉会导致腰部肌肉痉挛,诱发疼痛,日常可穿护腰(尤其是秋冬季节)。

- 避免外伤:走路穿防滑鞋,楼梯、浴室等易滑倒区域放慢速度;运动前做好热身,避免腰部突然发力受伤。

三、就医与治疗:别硬扛,科学干预是关键

及时就医的情况

- 出现上述任何症状,且持续超过1周无缓解。

- 外伤后突发腰痛+下肢麻木。

- 出现大小便异常、下肢无力等急症信号。

- 就诊科室:优先挂骨外科或脊柱外科,带齐既往检查报告(如腰椎X光片、CT),避免重复检查。

常见检查项目

- 腰椎CT:快速明确椎间盘突出的位置和大小,适合初步诊断;

- 腰椎MRI:更清晰显示神经受压情况,是“腰突”诊断的“金标准”,判断是否需要手术的关键依据;

- 腰椎X光片:主要排除骨折、骨质增生等其他问题,不能直接诊断“腰突”。

治疗方式:个性化选择,不盲目手术

1. 保守治疗(适合轻症,突出程度较轻、神经受压不明显者):

- 药物治疗:遵医嘱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缓解疼痛)、营养神经药(如甲钴胺,改善麻木),避免自行长期服药(可能损伤胃黏膜)。

- 物理治疗:牵引治疗(拉伸腰椎,减轻髓核对神经的压迫,需在医院专业操作)、针灸/推拿(缓解肌肉痉挛,需选择正规医院,避免暴力按摩)、超声波/红外线照射(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 卧床休息:急性发作期可卧床1-2周,但避免久卧(超过2周会导致肌肉萎缩),卧床时可适当翻身,佩戴护腰保护。

2. 手术治疗(适合重症,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或出现急症者):

- 常见手术方式:微创椎间盘切除术(创口小、恢复快,通过内镜取出突出髓核)、腰椎融合术(适用于椎间盘严重退变或合并腰椎不稳者)。

- 术后康复:术后1-2天可下床活动(佩戴护腰),3个月内避免弯腰、搬重物,遵医嘱进行康复锻炼(如直腿抬高训练),定期复查。

治疗误区纠正

- 误区1:腰痛就“躺平不动”→ 久卧会导致肌肉萎缩,加重腰椎不稳,急性发作期适当休息即可,需配合温和锻炼;

- 误区2:盲目按摩牵引→ 暴力按摩可能导致髓核突出加重,牵引需在医生评估后进行,不适合突出严重或钙化者;

- 误区3:拒绝手术→ 神经长期受压会导致不可逆损伤(如下肢永久麻木、无力),符合手术指征时,及时手术能避免病情恶化。

四、长期护腰:把健康习惯融入生活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复发率较高,治愈后仍需坚持护腰:

- 日常通勤:避免长时间开车(每1小时停车活动),背包选择双肩包(避免单肩包牵拉腰部);

- 家务劳作:扫地、拖地时采用“弓步”姿势,避免弯腰驼背,可借助工具(如长柄扫帚)减少弯腰幅度;

- 定期体检:40岁以上人群每年做1次腰椎检查,尤其是久坐、体力劳动者,早发现、早干预。

腰椎是人体的“脊梁”,承载着生活的重量。从今天起,养成科学的用腰习惯,重视每一次腰痛信号,才能让腰椎“支架”稳固长久,远离“腰突”带来的疼痛与不便!

供稿:外科

李明珠

关注公众号
立方招采通全国招标网 全国政府采购网 全国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北京招采网
天津招采网
河北招采网
山西招采网
内蒙古招采网
辽宁招采网
吉林招采网
黑龙江招采网
上海招采网
江苏招采网
浙江招采网
安徽招采网
福建招采网
江西招采网
山东招采网
河南招采网
湖北招采网
湖南招采网
广东招采网
广西招采网
海南招采网
重庆招采网
四川招采网
贵州招采网
云南招采网
西藏招采网
陕西招采网
甘肃招采网
青海招采网
宁夏招采网
新疆招采网
台湾招采网
香港招采网
澳门招采网
点微信扫一扫点
使用招采通小程序,随时随地查看最新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