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银行 App 迎来 “退场潮”,多银行开启手机银行 App“瘦身运动”,且后续还会持续有银行跟进。
去年9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印发相关通知,要求金融机构对存在诸多问题的移动应用及时优化整合或终止运营,银行机构此次大规模“瘦身”正是配合监管部门要求。
银行对手机银行App进行“瘦身”,对银行自身和金融消费者都有积极作用。
对银行而言,有四方面好处:一是简化用户操作流程,整合功能模块,减少冗余应用,让用户通过单一入口完成多种业务,提升使用便捷性,降低用户切换App的困扰。如中国银行将“缤纷生活”功能迁移至主App,减少了用户下载注册步骤。二是减少系统维护和运营成本,通过整合直销银行、信用卡等独立App功能至手机银行,银行可节省系统维护、更新及推广等多项成本。如部分银行每年节省数百万元运维费用,北京银行迁移直销银行业务后也节省了单独运营支出。三是集中管理功能,提升数据安全和业务合规能力,强化风险管控。所有业务操作集中在主App,便于实时监控异常交易,提高风险预警能力,降低营运风险,确保资金安全。四是将资源集中投入智能化升级,加速数字化转型。整合后引入AI智能客服、大数据分析等技术,优化推荐系统和交互体验。如光大银行试点将财富管理功能与主App深度融合,实现个性化服务。
对金融消费者来说,亦可产生四方面作用:一是节省时间和提升使用效率,增强满意度。功能模块整合后,主App集成信用卡、支付、财富管理等核心功能,简化操作流程,减少应用切换,用户通过单一入口完成多项操作。二是优化服务体验,增强吸引力。整合后强化智能风控,聚焦高频刚需功能,弱化低频功能,贴合用户需求,减少干扰,如引入AI客服、个性化推荐等,提升服务效率。三是确保安全性,增强放心度。整合统一入口,优化安全保障,实现数据集中监测与风险控制,降低安全漏洞风险,通过智能风控系统降低账户被盗用、信息泄露等隐患。四是降低使用成本,增强便利度。整合后减少多App维护成本,银行将资源投入个性化服务创新,推出更多服务功能,如智能客服“工小智”、语音转账等,降低用户使用门槛,体现金融普惠性。
(作者系中国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