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通辽市供水管网建设工程二标段
中标结果公示
2025年通辽市供水管网建设工程二标段(招标编号:B1505002025092301001002)于2025年10月30日09时00分在通辽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开标以网上不见面方式开标。中标候选人公示期满,无投标人对招投标过程及评标结果提出异议,现将中标结果进行公告。
一、中标单位信息:
中标单位:通辽市兴通给排水安装施工有限公司
综合得分:91.05分
1、投标报价:8555078.04元
2、工期:279日历天
3、质量要求:符合国家及行业验收合格标准
4、项目管理机构成员:
项目经理:薛旭辰
技术负责人:封光
施工员:靳取
质量员:郝景超
安全员:李凌飞
资料员:王晓青
材料员:刘志惠
5、投标文件中载明的企业业绩(包含项目经理业绩):
(1)通辽市主城区中心大街中段(和平路东至工农路)供水管网及部分市政供水阀门改造工程;
(2)通辽市主城区2022年供水管网建设改造工程EPC总承包项目;
(3)通辽市城市供水配套管网建设工程;
(4)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小型引调水项目施工第一标段;
(5)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给水管网互联互通工程(第一标段);
(6)市政供水管网接入工程【华宸尚品】;
(7)市政供水管网接入工程【国贞花语园】;
(8)市政供水管网接入工程通辽市蒙伟小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4S店、通辽川达丰田汽车销售有限公司4S店;
(9)通辽市城市供水配套管网建设工程。
二、招标文件中设置的资格要求及条件:
1、招标控制价:8,565,481.2元
2、工期:279日历天
3、质量标准:符合国家及行业验收合格标准
4、其他标准:
投标人资格及其他要求
1、企业资质要求:本项目要求投标人应具有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叁级(含)以上,需具备有效的安全生产许可证,并在人员、设备、资金等方面具有相应能力的施工企业。(若为联合体投标,联合体各方均须提供。)
2、人员资质要求:本项目要求拟派项目负责人须具有市政公用工程二级(含)及以上建造师资格(注册证书的注册单位名称必须与投标人名称一致),并具备有效期内的[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B证)](含)以上,拟派项目经理有在建项目期间不得参与投标(在建项目期间指:中标通知书签发之日起至甲方提供竣工证明之日或行政主管部门提供竣工验收报告之日)。注:组成联合体投标的由牵头人拟派项目经理)
3、投标单位需拟派市政工程相关专业中级工程师及以上(注册证书的注册单位名称必须与投标人名称一致)技术负责人一位。
4、拟派项目管理机构人员项目经理出具注册证书、安全 B 类考核证书;技术负责人出具职称证书;施工员、质检员或质量员、材料员、资料员出具主管部门核发的岗位证书;安全员出具主管部门核发的岗位证书及 C 类安全生产考核证书(若投标人企业注册所在地无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核发安全员岗位证书,须提供安全生产考核 C 证及相关证明文件即可)。以上人员必须是本单位人员,提供2024年9月1日至今连续6个月缴纳社会保险证明材料,退休返聘人员只需提供退休返聘证明。(备注:如投标单位当地实行人员证件电子化管理的,其人员证件扫描件中的二维码必须清晰可见,如现场无法识别导致不认可的后果由投标单位自行承担。)
5、财务要求:提供近三年(2022-2024年)财务审计报告,如2024年财务未审计的可提供2021年至2023年审计报告,投标人如注册成立不足三年,则从成立之年起算。(若为联合体投标,联合体各方均须提供。)
6、截止到参加本项目投标时,投标人2024年9月1日至今连续6个月依法缴纳各项税收及社保的证明材料(如税收为零申报,须提供证明材料、新成立的公司如不满足以上时间规定的,出具公司成立以来近期依法缴纳税收的证明材料。依法免税的投标人,应提供相应文件证明其依法免税、零申报)。(若为联合体投标,联合体各方均须提供。)
7、本工程实行施工总承包投标人不得采用挂靠、转包、分包、虚报业绩和代为投标等形式,一经发现,其中标无效,并列入诚信黑名单同时负责赔偿招标人全部损失。
8、根据通住建发【2025】41号关于印发《通辽市建筑市场信用管理办法》文件规定,第十三条 有不良行为信息的企业,除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纠正和处罚外,当不良行为记分单次达 30分(含30分)以上的,公示期有效期内不得在通辽市范围内承揽任何房建和市政工程业务;(公示以通辽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网站为准,投标单位自行查询提供截图)注:投标截止时间前已撤销的不记为不良行为。(若为联合体投标,联合体各方均须提供。)
9、在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被计入黑名单、不良诚信记录的,招标人将拒绝其投标(以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网站查询信息截图为准)。(若为联合体投标,联合体各方均须提供。)
10、投标单位及其法定代表人、拟派项目负责人有行贿犯罪案件记录的,招标人将拒绝其投标,以截止到投标人参加本项目投标时中国裁判文书网(
当前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