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目1: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AI机器视觉平台 1套 国产
★一、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AI机器视觉平台的配置组成:
序号 | 设备名称 | 数量 |
1-1-1 | 基于机器视觉可重构的桌面式智能制造系统(核心产品) | 1套 |
1-1-2 | 桌面式智能制造创新实践平台 | 2套 |
1-2 | 柔性电子制造与检测系统 | 1套 |
1-3 | 深度学习GPU服务器 | 1套 |
1-4 | 人工智能轻量化实训系统 | 1套 |
二、主要技术参数
(一)1-1-1 基于机器视觉可重构的桌面式智能制造系统(核心产品)
△1、本实验台是一款基于机器视觉的智能制造多应用场景实验平台,可实现分拣、检测、定位、测量、识别等多种功能的实验,通过转盘、传送带等与机械臂组合可模拟多种具体智能制造应用场景,工业互联网、机器视觉应用技术、机械臂控制技术等多种实验(同时支持数字孪生实验,提供截图证明)。
△2、传送带2套
(1)平台可进行物料的传送、搬运和检测;
(2)整体尺寸长≥640mm;宽≥160mm;高≥130mm;
(3)传送带中心距≥600mm,宽度≥100mm;
(4)每套传送带提供步进电机≥1,动力输出最大力矩≥3.8Nm,为传送带的运动提供动力;
(5)每套传送带提供磁吸对射传感器≥3,用于物料的位置检测;
(6)每套传送带提供三色RGB状态灯≥1,用于指示工作状态。
△3、机械臂平台4套
(1)本平台自带四轴连杆式机械臂,可进行分拣、码垛和装配等典型应用实验的开展;
(2)连杆式机械臂用于组成完整的应用系统,同时摄像头可安装于机械臂上,机械臂的运动半径≥360mm;
(3)机械臂爪组合形式≥2种,分别为舵机机械爪和气动吸盘爪。
△4、视觉识别平台2套
(1)本视觉学习平台可进行定位、测量、识别、检测等多种典型视觉应用实验的开展;
(2)平台自带转盘,可实现各行业生产流水线、检测流水线、包装流水线等多种动态应用场景的模拟,转盘直径≥280mm,转速调节范围0-10转/分钟;
(3)本视觉平台自带摄像头升降装置,配合手动机械调焦工业摄像头,可灵活设置视觉检测范围,升降高度调节范围为0-250mm;
(4)本平台自带LED辅助光源,环境适应能力更好;
(5)视觉处理基于高性能嵌入式硬件,无需外接PC机,集成度高,工作空间小;
(6)主板参考尺寸≥69mmx45mm,260针边缘接口;
(7)GPU:兼容128核Maxwell;
(8)CPU:兼容四核ARM A57 1.43GHz;
(9)内存:不低于4GB 64位 LPDDR4 25.6GB/s;
★5、台桌1台
平台专用定制台桌一套,参考尺寸长≥3000mm;宽≥1500mm;高≥800mm。
△6、AGV小车1台(包含运动底盘+机械臂)
(1)尺寸:长≥270mm;宽≥340mm;高≥130mm;
(2)行进方式:全向轮(麦克纳姆轮);
(3)承重:≥5KG;
(4)电源:≥12V;
(5)综合功率:≥28W;
(6)导航方式:循迹导航;
(7)站点识别方式:循迹识别;
(8)本体机种:背负式;
(9)卸货方式:掀背式;
(10)运行速度:≥15M/min;
(11)通讯方式:无线WIFI。
△7、小型立体仓储1套
(1)材质:不锈钢316钢板;
(2)层数:≥4层;
(3)尺寸:长≥420mm;宽≥140mm;高≥360mm;
(4)颜色:白色;
(5)安装方式:拼接式;
(6)最大负重:≥30KG。
△8、筐1套
至少包含平台所用到的原料筐3套、废料筐3套、分拣筐2套、物料转运盒2个。
△9、激光打标机1套
(1)电源方式:交流电;
(2)功率:≥10W;
(3)操作方式:手机与计算机均可操作;
(4)打印面积:长≥150mm;宽≥150mm;
(5)机身材料:塑料+不锈钢;
(6)尺寸:长≥29.2cm;宽≥29.2cm;高≥6.5cm;
(7)净重:≥1.4KG;
(8)输入电压:100-240V;
(9)输出电压:至少包含9V输出;
(10)切割范围:3mm以内的纸、皮、无纺布、飞机木等;2mm以内的非透明光塑料片;3mm以内的黑色亚克力。
△10、置物盘1套
(1)参考尺寸:长≥210mm;宽≥297mm;各尺寸偏差小于2mm;
(2)材质主要为6061航空铝材,表面进行黑色阳极氧化处理;
(3)五子棋盘与棋子至少1套,棋盘为激光打标形成,黑色棋子≥30个、铝原色棋子≥30个;
(4)中国地图拼图道具≥1套,包含拼图板块为6061航空铝材,形状不规则,表面为原色,每套数量≥12块;
(5)七巧板装平面配图道具≥1套,包含装配拼块为6061航空铝材,每套形状主要为正方形≥1个、不同大小的三角形≥5个、菱形≥1个,表面为原色,数量≥7块;
(6)汉诺塔立体装配道具≥1套,包含装配拼块为6061航空铝材,形状为五种不同规格大小的同心圆环,每套数量≥5个,圆形铝柱≥3个;
(7)标定板≥2个,用于机械臂爪位置标定使用,尺寸长≥210mm;宽≥297mm。
△11、人机交互界面
(1)人机交互界面≥23.8英寸支持HDMI接口,提供操作显示界面;
(2)无线键盘≥1个、鼠标≥1个,供编程操作使用;
(3)本平台有至少两种控制界面,分别为脚本控制界面和点动操作控制界面。
△12、附件包
(1)气动金具≥1个,提供气动爪应用场景使用;
(2)气动软关节≥1个,提供不规则物体与软物抓取应用场景使用;
(3)气动手指≥1个,提供常规物体抓取应用环境;
(4)三指机械手≥1个,提供常规物体或者不规则物体抓取应用场景使用;
(5)内六角扳手≥1个,机械手爪拆装工具;
(6)电磁手爪≥1个,提供具备磁吸环境下的场景使用;
(7)轴≥2个、线束不少于30根。
△13、激光打印备件
(1)材料性质:实木木料;
(2)尺寸:长≥5mm;宽≥5mm;高≥10mm;
(3)数量:≥50个;
▲14、数字孪生系统1套
14.1功能参数
(1)具备实验实训功能,内容包含理论测试与实践操作环节。
(2)具备场景三维搭建功能,能够在虚拟环境进行三维设备搭建,并能够根据图纸任意设定位置参数。
(3)具备三维气路线路布设的功能,能够在虚拟环境进行三维设备链接。
(4)具备虚拟对话提醒导引功能,能够根据实践过程步骤与操作员虚拟对话提醒,提升交互友好性。
14.2技术参数:支持操作系统,包括Windows、Linux。
★15、组成
本平台由带转盘视觉部分与机械臂部分构成,两者即可有机集合为一个整体,也可拆分为两个独立的系统;
△16、关键参数及关键机械部件要求
(1)整机体积(视觉部分+机械臂部分)适中,方便实验室环境下的使用,整机长度≤550mm,整机宽度≤350mm,整机高度≤570mm;
(2)转盘动力电机输出最大力矩≥3.8Nm;
(3)摄像头安装机构转动自由度≥2个,升降自由度≥1个;
(4)平台基座采用整体焊接工艺,以确保基座机械强度;
(5)自带气泵,无需外接气泵即可实现负压式手爪用于物料的码垛,气泵负压≤0.15MPa;
(6)摄像头升降机构采用高精度手摇丝杆,升降精度≥0.05mm。
△17、关键电子部件要求
(1)视觉主控芯片处理器不低于4核 ARM Cortex A57,内存容量≥4GB;支持5V电压供电;具有USB口≥3个,UART串口≥3个、SPI接口≥2个,I2C接口≥4个,I2S接口≥2个,网口≥1个,GPIO接口总计外接≥40个,无线网卡1个。
(2)采用相机≥1,像面规格:“1/2”(9mm);焦距:6-12mm;接口:C光圈范围:F1.6;视场角:13.8°×11.3°×7.6°;光圈(操作):手动;聚焦(操作):手动;后焦距:17.53mm;畸变率:-0.13%;分辨率:300万像素;聚焦范围:0.2m;外观尺寸≥32mm×50mm;工作温度:-20℃至+60℃;重量≥78g。
(3)机械臂控制系统主控芯片处理器兼容ARM Cortex M4,可控制的步进电机≥4个,舵机≥3个,电磁阀≥7个,气泵控制≥1个;
(4)步进电机保持转矩≥3N·m,数量≥3 个;
(5)视觉主控板通过串口或USB以命令方式实现对与机械臂控制板的控制;机械臂控制板可预设动作,从而实现视觉主控板对机械臂的系列连贯动作控制;
(6)电源供电范围交流电180V-240V,50HZ,电源转化模块内置,以方便电源管理。
★18、平台具有在线教学平台提供截图证明加盖投标人公章。
▲19、提供算法包(不少于22个)
(1)基础功能实践不少于7个包含运动控制类:①传送带运动控制;②机械臂运动控制;③转盘运动控制;视觉类:①USB相机识别与调用;②工业相机识别与调用;③相机图像获取;④相机视频获取等;
(2)基础视觉实验(不少于12个):①图像获取、保存与显示;②相机参数读取与设置(工业相机);③颜色识别;④形状识别;⑤印章有无检测;⑥相机标定;⑦长度测量;⑧面积测量;⑨角度测量;⑩卡通人物识别; 11.二维码识别;12.基于KNN的数字识别等;
(3)综合场景实验(不少于3个):提供智能制造中心应用场景截图证明,智慧工厂-智能制造流水线场景;智慧物流-包裹自动分拣;智慧仓储-自动仓储场景等。
▲20、提供不少于6项开课案例提供证明材料。
▲21、提供STM32的电机控制软件和通讯软件的相关著作权不少于2项,以支持机器人技术入门应用、技术底层开发应用和机器人技术系统控制应用。
▲22、平台可以支持高校排行榜各类大学生科技竞赛不少于2项,提供参与证明材料。
★23、提供配套教材:提供正式出版教材不低于两本。
(二)1-1-2桌面式智能制造创新实践平台总体参数
△1、设备尺寸长≥1200mm;宽≥800mm;高≥1800mm,设备毛重≥150kg。
△2、关节机器人≥ 1套
(1)运动半径≥50mm;
(2)负载能力≥0.5KG;
(3)尺寸长≥150mm;宽≥140mm;高≥280mm;
(4)关节范围≥±160°;
(5)重量定位精度≥±0.05mm;
(6)工作电压≥12V;
(7)配套吸盘夹具、机械爪夹具、轨迹笔夹具等执行终端,方便让机器臂做不同控制场景,所有夹具应为铝合金结构,工作性能稳定;
(8)单元模块毛重≥2.5kg。
△3、并联机器人≥1个
(1)包含具有行星减速机构的步进电机≥3个、驱动器≥3个、光电传感器≥3个、气动弹性吸盘装置≥1套;
(2)基于STM32的控制器≥1个;
(3)通过控制系统和并联控制器的指令,机械手用于完成对指定物料的黑、白、蓝颜色、金属的判别,同时识别目标位置的物品有无;
(4)在控制系统的指引下通过步进电机的配合实现向立体仓库和输送机构抓取、放置指定的物品;
(5)行程直径≥120mm;
(6)行程高度≥50mm;
(7)负载能力≥0.5KG;
(8)重复定位精度:±0.5mm;
(9)工作电压≥ 24V;
(10)单元模块毛重≥8kg。
△4、坐标系机械手≥1个
(1)包含:步进电机≥2个、步进电机驱动器≥2个、丝杠≥1条、同步带≥2条、光电传感器≥3个,气动夹爪≥1个;
(2)在控制系统的指引下通过步进电机实现向立体仓库抓取、放置指定的物品;
(3)X轴行程≥200mm,Y轴行程≥100mm,Z轴行程≥180mm;
(4)伺服电机功率≥100W;定位精度:±0.1mm;
(5)单元模块毛重≥5.5kg。
△5、气动加工单元≥1个
(1)包含角度可调的旋转气缸≥2个,双杆气缸≥1个,磁性传感器≥6个;
(2)单元可以完成预设至少2个工位的旋转轮替,2个预设工具头的旋转替换,和装载有旋转工具头的垂直移动。并且上述旋转和垂直移动速度和角度/距离可调;
(3)单元安装尺寸长≥150mm;宽≥150mm;单元高度尺寸≥300mm。
(4)单元模块毛重≥2kg。
△6、机器视觉单元≥1个
(1)包含可调焦距的镜头≥1个,相机≥1个;
(2)工业镜头:有效焦距6-12mm,相对孔径F1.6,水平视角55-29°,相面最大尺寸:≥1/2″,光圈类型:X/lock;
(3)工业相机:光学1/3″CMOS彩色,有效像素:≥1280H*960V,镜头接口:CS接口,快门类型:电子滚动快门;
(4)单元安装尺寸长≥150mm;宽≥150mm;单元高度尺寸≥300mm。
(5)单元模块毛重≥1.5kg。
△7、输送机单元≥1个
(1)内部带有减速机的调速电机≥1个,输送带≥1个,漫反射射电开关≥1个;
调整器≥1个:功率≥0.2kw,输出电流≥1.6A;
(2)单元尺寸长≥300mm;宽≥150mm;高≥100mm;
(3)单元模块毛重≥5kg。
△8、AGV运输车≥1个
(1)至少具有巡线功能、识别是否载物的功能、原地前进\后退的功能;
(2)单元尺寸长≥100mm;宽≥90mm;高≥60mm;
(3)单元模块毛重≥3.5kg。
△9、原材料储存单元≥ 1个
(1)单元至少设有3*3九个工位的储存位;
(2)单元尺寸:长≥150mm;宽≥150mm;高≥100mm;
(3)单元安装尺寸:长≥150mm;宽≥150mm;
(4)单元模块毛重≥2kg。
△10、成品仓储单元≥ 1个
(1)单元至少设有3*4十二个工位的储存位;
(2)单元尺寸:长≥150mm;宽≥150mm;高≥210mm;
(3)单元安装尺寸:长≥150mm;宽≥150mm;
(4)单元模块毛重≥1kg。
△11、物联网综合网关≥ 1个
△12、标准实训台≥1个
铝型材搭建,两侧和底部钣金封板,为机器人、功能模块的安装提供标准的安装接口,预留有标准气源和电气接口安装位置,根据模块的使用情况进行功能的扩展。同时为功能模块、功能套件提供稳定的电源,平台上可快速、牢固安装多种功能模块;
技术参数:
(1)实训台尺寸长≥1200mm;宽≥800mm;高≥1800mm;
(2)模块固定板≥10个;
(3)最大电气接口容量≥3组;
(4)实训模块可任意组合放置,可固定;
(5)控制模块固定在可以快速拉出的抽屉之上,实现实训学员的便捷操作;
(6)MES系统监控屏幕置于实训台安装架之上,位置可以做多方向的调整;
(7)单元模块毛重≥50kg。
△13、触摸屏≥ 1 个
(1)显示区大小≥7.0寸;分辨率≥800×480(480P);
(2)背光灯:LED 背光灯;
(3)以太网口≥1个;RS485接口≥1个;USB接口≥1个;SD卡口≥1个。
△14、工业以太网交换机 ≥1个
(1)供电电源≥DC24V
(2)端口数≥5个
(3)传输速率≥100M
△15、PLC控制器 ≥ 1个
(1)工作储存器≥125KB;
(2)装载储存器≥4MB;
(3)保持性存储器≥10KB;
(4)存储卡:至少支持SIMATIC 存储卡;
(5)本体集成数字量I/O:14/10;
(6)模拟量输入≥2路。
▲16、组态控制软件≥1套
(1)组态软件结构,可以通过图形界面操作实现系统的操作;
(2)可以在组态软件上对各个执行机构单元进行参数的设置、数据的查询等功能;
(3)软件可以连接云端服务器;
(4)全面支持画面发布、实时数据发布、历史数据发布及数据库数据的发布;
(5)可视化操作界面,真彩显示图形,支持渐进色,并有丰富的图库以及动画连接。
▲17、提供操作管理系统软件≥1套
(1)系统组成:平台系统至少由3部分构成,至少包含操作管理系统、后台仿真软件、策略脚本库;
(2)操作管理系统:可实现不少于策略脚本库管理、多机控制、比赛设置、赛事裁判等功能。提供功能截图加盖投标人公章;
(3)后台仿真软件:可实现不少于融合二维图像、机器人本体模型、上位机(策略机)控制、机器人相互通讯等功能。实现机器人运动控制、机器人运动模拟、机器人角色分配等功能;提供功能截图加盖投标人公章;
(4)策略脚本库:可实现不少于机器人脚本导入及管理、数据分析等功能。提供功能截图加盖投标人公章。
▲18、平台系统可参加睿抗机器人开发者大赛(RAICOM)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赛事中的其中一个赛项,并提供技术支持。(需说明支持赛项的名称并提供证明材料)。
▲19、MES智能制造生产控制系统≥1套,至少具备以下功能:
(1)实现执行单元运动的实时动态显示;
(2)实现执行单元目前状态的实时显示;
(3)实现系统参数的设置;
(4)实现物料的实时显示;
(5)具备各个功能区域参数显示功能;
(6)具备当前状态模式显示功能;
(7)具备运行状态显示功能;
(8)提供纸质和电子版的实验指导书。
△20、平台自带处理系统≥1套,不低于i5处理器,8G内存。
★21、提供配套教材:包含正式出版教材不低于一本。
(三)1-2 柔性电子制造与检测系统
△1、功能要求:
柔性电子制造与检测系统兼具柔性器件的制备和测试功能,包含柔性电子制造模块、测试模块1、测试模块2,该设备可通过激光刻蚀工艺在柔性、刚性的基底上制备出高精度功能器件,同时该系统还搭配器件性能测试模块传感器检测模块,可对制造的电子器件进行性能测试,包括弯曲、拉伸、扭曲等状态下的稳定性、耐久性和灵敏度等指标的评估。此外,系统还具备数据采集和曲线图生产功能,能够为用户提供详尽的实验数据。
△2、柔性电子制造模块:
(1)激光加工平台,具备振镜扫描功能,含光路传输模块、功率控制模块、偏振控制模块、聚焦光学模块、气流控制模块、增强Z轴模块等;
(2)可加工尺寸:长≥300mm,宽≥300mm;
(3)可接受基材厚度范围优于:0.1-10mm,负载:>10kg;
(4)可加工材料:亚克力、玻璃、水凝胶、PDMS、硅片等;
(5)加工精度:≤5μm;
(6)最高加工速度:≥500 mm/s;
(7)脉宽调节范围:<10ps;
(8)激光器波长:355nm;
(9)输出功率:≥15W,0~100%可调;
(10)重复频率范围优于:1kHz-2MHz;
(11)最大单脉冲能量:≥50μJ;
(12)最小刻蚀线宽≤3μm;
(13)XY定位精度±2μm,重复定位精度±1μm;
(14)配套相应的系统加工控制软件,具有快速激光定位、引导激光雕刻、快速调焦等功能;
(15)可扩展升级实时成像功能、真空吸附台和加工路径补偿功能。
★3、提供教学视频:包含装配视频、接线视频、调试视频不低于10个,提供证明截图。
△4、测试模块1:
(1)夹具宽度:40mm;
(2)夹具运动范围:拉伸:0~180mm;
(3)弯曲/折:0~180°,可调节扭转:0~360°,可调节;
(4)夹具安装:防脱M3 螺栓固定;
(5)精度:拉伸精度:±20um;
(6)弯曲/弯折/扭转精度:±1.5°;
(7)加载速率:0.5~40mm/s,均数,可调节;
(8)一台主机同时具有拉伸,弯曲,扭转三种运动模式;
(9)计数:计算运动次数,可进行定值设定,最大可设定 999999 次采集频率≥10ms/次;
(10)导出文件:支持.csv、.txt、.xlsx、.xls 等多格式文件导出。
△5、同时具有采集电阻、电压、电流功能:配置操作软件一套。
△6、测试模块2:
(1)测试接口:至少2×MCX接口(单通道)+ 10管脚FPC接口;
(2)数据通信方式:蓝牙;
(3)数据显示载体:手机/平板 (Android 4.0以上操作系统,不包括Android 4.0操作系统),可支持PC(需具备蓝牙通讯功能)二次开发;
(4)量测范围:电阻0-200 MΩ;电容0-20 pF;
(5)续航:常温下,一次充电可连续量测≥4小时。
△7、电容电阻
(1)电阻:
单通道——50数据点/秒/通道;
多通道——待测电阻<10MΩ,10数据点/秒/通道;待测电阻≥10MΩ,4数据点/秒/通道。
(2)电容:
单通道——50数据点/秒/通道;
多通道——10数据点/秒/通道;
文件保存类型:原始数据——.CSV;图片——.PNG。
(四)1-3 深度学习GPU服务器
△1、功能要求:深度学习、大模型推理训练、强化学习、大数据分析。
▲2、技术要求:配置:深度学习GPU服务器1套。
△3、CPU 配置:
(1)型号≥2 颗 Intel Xeon Gold 6226R(32 核 64 线程)或 Platinum 8270(26核 52 线程);
(2)主频:基础主频≥2.9GHz,睿频≥4.0GHz,缓存≥35.75MB,TDP≤205W;
(3)芯片组:Intel C621系列,支持双路协同运算与 PCIe 通道拆分优化。
△4、GPU 配置(核心指标):
(1)型号:≥2 块 NVIDIA RTX A6000(或 Quadro RTX 8000)专业显卡,支持 NVLink 互联;
(2)显存:单卡显存≥48GB GDDR6(带宽≥768GB/s),总显存≥96GB;
(3)算力:单卡 FP32 算力≥18.0 TFLOPS,FP16 算力≥288 TFLOPS,Tensor Core 算力≥576 TOPS;
(4)数量:标配2卡,最大支持扩展至3卡,采用 PCIe 4.0 x16 插槽直连。
△5、内存配置:
(1)类型:DDR4-3200 ECC REG 内存,支持内存纠错与热备份技术;
(2)容量:标配≥256GB,最大可扩展至≥2TB(16 个内存插槽),内存带宽≥200GB/s;
(3)冗余设计:支持内存镜像、rank sparing功能,保障数据完整性。
△6、存储配置:
(1)系统盘:≥2 块 1TB M.2 NVMe SSD(PCIe 4.0,连续读取≥3500MB/s),组建 RAID 1;
(2)数据盘:≥2 块 4TB SATA SSD 或 16TB HDD(7200 转),支持 RAID 0/1/5 配置;
(3)扩展:提供≥6个 SATA 6G 接口、≥2 个 M.2 NVMe 接口,最大存储容量≥80TB。
△7、散热系统:
(1)方案:CPU 与 GPU 独立风道设计,配备≥6 个智能温控PWM风扇(支持故障冗余);
(2)温控:GPU 核心温度满载运行≤83℃,CPU 温度≤80℃,支持低温自动降速节能;
(3)防尘:前置可拆卸防尘滤网,支持定时清洁提醒。
△8、电源配置:
(1)功率:≥1400W 80 PLUS Platinum 认证电源(转换效率≥94%),支持 1+1 冗余配置;
(2)保护:具备过压、过流、短路、过温四重保护,兼容 100-240V 宽压输入。
△9、扩展能力:
(1)接口扩展:≥3 个 PCIe 4.0 x16 插槽、≥1 个 PCIe 3.0 x4 插槽,支持扩展 GPU、AI 加速卡;
(2)存储扩展:支持外接 JBOD 存储柜,最大扩展容量≥1PB;
(3)外设接口:≥4 个 USB 3.2 Gen2 接口、≥2 个雷电 3 接口、HDMI 2.1 接口。
(五)1-4 人工智能轻量化实训系统
△1、功能要求:
(1)本人工智能实训系统专为人工智能专业实训教学打造,深度适配 “理实一体化” 教学模式,构建从基础能力到行业应用的全链条实训体系,覆盖基础算法、深度学习、工业落地全层级实训需求,助力学生实现 “理论学习 - 实践操作 - 技能应用” 的无缝衔接。
(2)系统配备完整教学生产线(集成六轴工业机器人、皮带输送单元、工件定位模块)、高精度视觉识别系统(含工业相机、AI 视觉分析工具包)、智能移动执行平台,形成 “环境感知 - AI 决策 - 设备执行” 的闭环实训环境,1:1 还原工业生产场景。
△2、技术要求:
(1)工业级多协议边缘网关,采用RISC架构工业级处理器,支持分布式部署和边缘节点协同工作;
(2)搭载 Linux 内核4.9及以上版本工业级操作系统,支持实时性任务调度;
(3)处理器:≥ARM Cortex-A8 600MHz;
(4)内存:≥2GB DDR3L RAM,支持 ECC 错误校验功能存储:≥16GB eMMC 工业级闪存,支持 Micro-SD 卡扩展 (最大支持 256GB);
(5)扩展接口:≥1个Mini-PCIe 插槽,支持无线模块扩展工业总线协议:支持 Modbus RTU/ASCII/TCP、RS-485/232 串口协议;
(6)工业以太网协议:支持 Profinet、EtherNet/IP、S7 协议 (Siemens);
(7)其他协议:支持 BACnet、OPC UA服务器/客户端;
(8)物联网协议:支持 MQTT v3.1.1/v5.0、CoAP、LwM2M;
(9)云平台对接:支持主流云平台;
(10)数据接口:支持 RESTful API、ODBC/JDBC 数据库连接;
(11)以太网接口:≥2个千兆以太网口(RJ45),支持PoE +可选;
(12)串口:≥4个RS-232/485隔离串口,支持波特率50-115200bps,具备≥2000V 电气隔离;
(13)AI能力:支持轻量级 AI 模型部署;
(14)工作温度:-40℃~70℃(工业级宽温);
(15)固件升级:支持 OTA 在线升级、SD 卡本地升级,升级过程不掉线;
(16)诊断功能:支持端口环回测试、链路质量监测、日志记录与导出。
△3、AI核心控制器
(1)工业级AI核心控制器,支持边缘侧实时AI推理与控制一体化,适用于智能制造质检、智能装备控制等场景采用 “CPU + 专用AI加速芯片” 异构架构,支持多任务并行处理,满足实时控制与AI计算协同需求;
(2)支持 OpenVINO 推理加速,具备CPU+iGPU 协同加速能力;
(3)接口包括千兆网口、USB3.0、HDMI2.0、40-Pin GPIO 等;
(4)搭载 Linux RT_PREEMPT 实时操作系统(内核≥5.4),支持硬实时任务调度,任务响应延迟≤1ms,也支持 Windows10/11;
(5)支持与工业级边缘网关、PLC、传感器等设备无缝对接,兼容 OPC UA、Modbus 等工业协议;
(6)内置专用 AI 加速单元(如 NPU、GPU 或 FPGA),支持 INT8/FP16/FP32 数据精度;
(7)本地存储:≥64GB 工业级 eMMC 闪存(擦写寿命≥3000 次),支持 NVMe SSD 扩展(最大1TB);
(8)模型存储:独立分区存储AI模型,支持加密存储与权限管控;
(9)框架兼容性:支持 TensorFlow、PyTorch、ONNX、Caffe2 等主流 AI 框架模型导入;
(10)模型优化:内置模型量化工具,支持将 FP32 模型量化为 INT8/FP16,精度损失≤3%;
(11)实时推理:单模型推理延迟≤50ms(针对 224×224 分辨率图像分类任务);
(12)本地训练:支持小样本增量学习,无需回传云端即可更新模型;
(13)数据脱敏:本地训练时自动对敏感数据脱敏,符合数据安全规范;
(14)IO 控制:支持≥16 路数字量输入(DI)、≥16 路数字量输出(DO),≥8 路模拟量输入(AI,≥12 位精度);
(15)轴控能力:支持≤8 轴脉冲型伺服电机控制,脉冲输出频率≤2MHz;
(16)运动模式:支持点位运动、直线插补、圆弧插补、电子凸轮等运动模式。
△4、专用算法:
(1)工业质检算法包:缺陷检测、尺寸测量、外观分类等预训练模型;
(2)预测性维护算法:基于振动、温度数据的设备故障预测模型。
△5、定制服务:
(1)模型定制:根据用户场景提供专属AI模型开发与部署服务;
(2)接口定制:支持自定义工业协议对接(如特定品牌 PLC 协议)。
△6、边缘计算主控
(1)采用“多核 CPU+硬件加速引擎”架构,支持边缘侧分布式计算与资源虚拟化,满足多任务并发处理需求;
(2)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90,000 小时,支持硬件看门狗(超时时间 1s-255s 可调)、软件心跳监测及系统故障自恢复;
(3)容器支持:原生支持Docker、Kubernetes Edge,可部署≥20个轻量化容器实例;
(4)实时处理:支持每秒≥10 万条数据的实时过滤、清洗与聚合,数据处理延迟≤20ms;
(5)数据格式转换:支持JSON、Protobuf、CSV 等数据格式互转,转换成功率≥99.99%;
(6)模型部署:支持 TensorFlow Lite、ONNX Runtime,可部署≤5 个轻量级 AI 模型(如目标检测、异常识别);
(7)AI 算力:INT8 精度下 AI 算力≥8 TOPS,支持模型量化与优化,模型加载时间≤2s;
(8)工业协议:OPC UA Server/Client、Modbus RTU/TCP、Profinet、EtherNet/IP;
(9)物联网协议:MQTT v5.0(支持 QoS 0/1/2)、CoAPs、LwM2M、DDS;
(10)传输协议:TCP、UDP、HTTP/3、WebSocket,支持自定义私有协议开发;
(11)宽压输入:DC 9~60V 或 AC 85~264V(可选双电源输入);
(12)计算加速模块:支持GPU加速卡(如 NVIDIA Jetson 系列)、FPGA 加速卡,提升 AI 推理、数据处理性能;
(13)存储扩展模块:支持 RAID 卡(RAID 0/1/5),提升存储可靠性与读写速度;
(14)边缘计算平台软件:提供边缘节点管理、任务调度、数据治理功能,支持可视化监控。
△7、行业应用软件:工业数据采集与分析软件、智能设备管理软件、能源监控软件。
△8、硬件定制:根据用户需求定制接口类型、外形尺寸、防护等级;软件定制:定制专用协议、应用程序、管理平台功能。
△9、交换机
(1)可靠性: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150,000 小时,支持硬件看门狗(超时时间 1s-255s 可调)、双固件备份与自动切换;
(2)兼容性:支持与边缘计算主控、工业网关、PLC、传感器等设备无缝对接提供承诺函;
(3)管理方式:支持Web GUI、CLI(SSH/Telnet)、SNMPv3、工业级网络管理平台对接,支持批量配置与远程运维;
(4)千兆以太网端口:电口:≥24 个 10/100/1000Base-T 工业以太网电口(RJ45),支持Auto-MDI/MDI-X 自动翻转,支持 PoE+(802.3af/at)供电(可选);
(5)数据可靠性:支持链路层重传机制、CRC 校验,确保数据传输正确率≥99.999%。
△10、NAS存储
(1)存储架构:支持 RAID 0/1/5/6/10,最大支持≥16 块硬盘(HDD/SSD 混用);
(2)存储容量:单盘支持≥22TB,总容量扩展上限≥352TB(16 块 22TB 硬盘);
(3)扩展能力:支持连接≥2个存储扩展柜,最大扩展至≥48 块硬盘;内存≥4GB DDR4,可扩展至≥16GB;
(4)系统兼容:支持 Windows、Linux、macOS 系统,兼容 SMB 3.0、NFS 4.2、iSCSI 等协议。
△11、工业相机(含光源)
(1)传感器类型:采用CMOS工业级传感器,支持全局快门(运动物体无拖影);
(2)分辨率:≥200 万像素(1920×1080),可选500 万像素;
(3)帧率:200万像素时≥30fps,500万像素时≥15fps(全分辨率下)
(4)光谱范围:400-1000nm(可见光+近红外),支持单色/彩色可选;
(5)接口类型:GigE Vision(千兆以太网),支持 PoE 供电(802.3af);
(6)曝光控制:支持自动/手动曝光,曝光时间范围 1μs-1s;
(7)图像处理:支持Gamma校正、白平衡、降噪、锐化,支持 ROI 区域裁剪;
(8)环境适应性:工作温度0℃-50℃,防护等级IP65,抗振动符合IEC 60068-2-6(10-500Hz,5g);
(9)光源类型:可选环形光源/条形光源/面光源,材质为航空铝型材(散热性好);
(10)光谱类型:白色(4500-6500K)、红色(620-660nm)、蓝色(450-470nm)可选;
(11)功率与亮度:功率≤20W,亮度可调(0-100%,PWM 调光)供电方式:DC 12V/24V,支持与相机同步控制(触发信号联动);
(12)兼容性:相机支持 GenICam 标准,兼容 Halcon、LabVIEW 等机器视觉软件;光源与相机触发信号同步;
(13)可靠性:相机 MTBF≥50000 小时,光源寿命≥30000 小时(连续工作)。
△12、语音交互模块
(1)拾音能力:内置≥2个麦克风阵列,拾音距离 0.5-5m;支持 AI 降噪(环境噪音≤60dB 时降噪率≥80%),抗回声、抑制啸叫;
(2)语音识别:中文识别准确率≥95%(3m内安静环境)、≥90%(5m内嘈杂环境);支持离线/在线双模识别,离线识别响应≤300ms;
(3)唤醒功能:支持≥5个自定义唤醒词,唤醒距离0.5-5m,误唤醒率≤1次/ 24 小时(无刻意触发);
(4)语音合成:支持中文TTS合成,音质≥16KHz 采样率;合成响应≤200ms;
(5)接口类型:支持 UART(波特率9600-115200bps)、I2C,可选蓝牙5.0(通信距离≤10m);
(6)兼容性:兼容 Linux/Android 系统,提供SDK开发包,支持与边缘网关、控制器对接。
△13、移动执行平台
(1)全金属机身,搭载4个麦克纳姆轮,由4个直流电机独立控制,支持平移、旋转、斜向移动;
(2)配备≥3路避障传感器、≥2路巡线传感器、碰撞检测;
(3)使用18650锂电池(2600mAh),可支持≥8小时连续运行;
(4)支持图形化编程、Python、Arduino C 语言编程接口。
△14、教学生产线
(1)产能指标:≥300件/小时(基于标准工件,不含换型时间);
(2)产线组成:至少含1台六轴机械臂、1套皮带输送系统、1套控制系统及安全防护装置;
(3)六轴机械臂
3.1)负载能力:≥5kg(末端负载),最大负载下仍满足精度要求;
3.2)重复定位精度:≤±0.02mm;
3.3)运动轴数:6轴,支持多关节协同运动;
3.4)最大工作半径:≥800mm;
3.5)最大运动速度:关节最大速度≥180°/s(肩部轴);
3.6)驱动方式:伺服电机驱动,支持力矩反馈;
3.7)控制接口:支持 EtherCAT/Profinet,可与产线控制系统直连。
(4)输送系统
4.1)输送方式:皮带输送;
4.2)输送速度:0.5-2m/min(可调);
4.3)输送载重:≥10kg/m;
4.4)定位精度:工件定位误差≤±0.5mm(配合光电传感器)。
(5)控制系统
5.1)控制架构:PLC + 触摸屏控制,支持远程监控(Web/APP);
5.2)编程方式:支持梯形图(LD)、结构化文本(ST),提供机械臂离线编程工具;
5.3)通信协议:兼容 Modbus TCP、OPC UA,可对接 MES系统;
5.4)安全防护:机械臂工作区域设安全光栅(响应时间≤10ms),急停按钮支持硬联动;
5.5)故障处理:支持故障自诊断,报警信息实时显示,历史故障记录≥100条。
▲15、温湿度传感器
(1)传感、变送一体化设计,适用于暖通级室内环境温湿度测量。采用专用温度补偿电路和线性化处理电路。传感器性能可靠、使用寿命长、响应速度快。满足ROHS无铅化要求;
(2)供电:24VDC;
(3)准确度:温度:0.5度,湿度:±3%RH;
(4)量程:-10-60度;
(5)工作温度:0-100度。
△16、人体红外传感器
(1)直流供电:12~30V DC;
(2)输出信号:RS485;
(3)响应时间:≤2S;
(4)测量范围:感应距离不小于5米(感应角度范围内);
(5)工作温度:-15~+70 ℃;
△17、PM2.5传感器
(1)直流供电:12~30V DC;
(2)输出信号:RS485;
(3)响应时间:≤2S;
(4)检测精度:0~100μg/m3:±15μg/m3;101~1000μg/m3:±15%读数;
(5)工作温度:-10~60℃;
△18、温振一体传感器:频率范围 0.5-1000Hz,IEPE 接口,支持实时关键工位健康监测。
△19、位移传感器:线性精度0.01%,模拟量输出(4-20mA),IP67防护,行程范围 50-2000mm 可选。
△20、高精度压力传感器:测量范围 75-32,000 PSI,精度±0.25% FS,IP67防护,支持 Modbus RTU/TCP 协议,全焊接不锈钢外壳。
△21、展示大屏
(1)100 英寸(16:9 宽屏),屏幕物理分辨率≥3840×2160(4K UHD),支持多屏拼接(可选,单屏100英寸,拼接最小单元1×2/2×2);
(2)亮度≥500cd/㎡(工业高亮,抗环境光干扰),对比度≥4000:1,响应时间≤6ms(动态画面无拖影),可视角度≥178°(全视角,边缘无偏色);
(3)接口配置:≥2 个 HDMI 2.1 接口(支持 4K@60Hz)、1 个 DP 1.4 接口、2 个千兆网口、3 个 USB 3.0 接口(含1个 USB Type-C);
(4)数据对接:支持与产线 PLC(Modbus TCP)、传感器套件(GigE Vision/RS485)、NAS 存储直连,兼容工业监控软件(如组态软件、数据可视化平台);
(5)控制协议:支持 RS232 串口控制、红外遥控,标配 Web/APP 远程控制(调节亮度、切换信号源、分屏管理);
(6)安装方式:支持壁挂式、落地支架式、吊装式(提供定制安装配件,含承重加固件),机身厚度≤60mm(适配工业场景集成)。
△22、深度学习框架
(1)支持主流模型格式:ONNX、TensorFlow SavedModel、PyTorch TorchScript,模型导入成功率≥99%;
(2)兼容硬件架构:x86_64、ARM Cortex-A/R、NVIDIA GPU(CUDA 11.0+)、华为昇腾(Ascend 310/910)、FPGA(Xilinx Zynq 系列);
(3)适配前期设备:可与 AI 核心控制器(支持 TensorFlow Lite)、边缘计算主控(Docker/K8s)无缝对接;
(4)系统与协议兼容:
4.1)支持操作系统:Linux(内核≥5.4)、Windows Server 2019、工业级 RTOS(如 VxWorks);
4.2)兼容工业协议:Modbus TCP、OPC UA,可直接读取传感器/产线数据用于模型训练。
(5)分布式训练:支持多机多卡(≥8卡)、梯度同步(AllReduce 算法),训练加速比≥7.5(8 卡对比单卡);
(6)精度支持:FP32/FP16/BF16/INT8 混合精度训练,INT8 训练精度损失≤3%;
(7)训练效率:ResNet-50 模型训练(ImageNet 数据集)单卡 epoch 耗时≤1.5 小时;
(8)开发接口:提供 Python 3.8+/C++ SDK,支持自定义算子开发(开发周期≤7天);
(9)可视化工具:内置训练监控(损失/精度实时追踪)、模型调试(推理链路可视化);
(10)数据集成:支持对接 NAS 存储(读取标注数据集)、工业相机(实时采集图像用于推理)。
★23、培训服务:提供框架使用、模型开发培训不少于1次提供承诺函。
△24、AI视觉工具包
(1)支持相机类型:GigE Vision、USB3 Vision、Camera Link 工业相机,兼容200万-2000万像素设备;
(2)采集能力:单工具包支持≥8 路相机并发采集,单路采集帧率≥30fps(4K 分辨率);
(3)光源联动:支持与环形/条形工业光源同步控制(触发延迟≤1ms);
(4)视觉分析功能:
4.1)基础工具:含图像预处理(去噪、畸变矫正)、尺寸测量(精度≤±0.02mm)、缺陷检测(准确率≥99%);
4.2)AI 分析:支持目标定位(定位误差≤±0.05mm)、外观分类(支持≥10 类缺陷)、字符识别(OCR 准确率≥98%,支持模糊 / 倾斜字符);
4.3)模型集成:内置10 +工业预训练模型(如PCB 缺陷、零件尺寸检测),支持自定义模型导入(ONNX/TensorFlow 格式);
4.4)包含 YOLOv5、Unet、OCR 等预训练模型,方便用户进行模型部署和应用。
4.5)AI推理加速工具包:针对硬件优化,支持 ONNX/IR 模型高效推理,可提升 YOLOv5等模型的推理速度3-5倍,跨平台推理引擎,支持 PyTorch/TensorFlow 模型无缝转换;
4.6)软件兼容:支持与深度学习框架(如 TensorFlow Lite)、MES 系统(OPC UA 协议)、NAS 存储(数据归档)无缝对接。
△25、教学管理软件
(1)支持课程管理、教学互动、学生管理、评价分析全流程;
(2)教学数据自动汇总,生成班级教学报告;
(3)支持过程性评价(课堂表现、作业质量)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评价指标可自定义。
△26、轻量化MES
(1)适用场景:适配中小规模产线(1-5 条线),支持电子、机械、汽车零部件等行业,满足生产监控、质量追溯、设备管理基础需求;
(2)部署特性:支持边缘端(工业主控 / Docker 容器)、云端(公有云 / 私有云)双部署,边缘部署内存占用≤2GB、CPU 占用≤20%(单产线);
(3)提供 Web 端(PC)、移动端(小程序 / APP)操作界面,支持中英文切换,功能模块可按需勾选启用;
(4)生产管理
4.1)计划与执行:支持生产工单创建(Excel导入/手动录入),工单状态实时更新(待生产/生产中/已完成);
4.2)生产进度跟踪:实时显示工单完成率(精度±1%),支持按工位/时间段统计产量;
4.3)异常处理:生产中断时自动触发告警(短信 / APP 推送),异常响应延迟≤30s;
4.4)数据采集:
4.4.1)设备对接:兼容 Modbus TCP、OPC UA、Profinet 协议,可采集机械臂(运行状态/负载)、传感器(温度/湿度)、AI视觉工具包(检测结果)数据;4.4.2)采集频率:设备状态数据≤1s /次,生产计数数据≤0.5s /次,数据上传成功率≥99.9%;
4.4.3)人工辅助:支持PDA /扫码枪录入人工工位数据(如装配记录),扫码响应≤100ms。
(5)质量追溯
5.1)追溯能力:
5.1.1)支持批次追溯(原料批次→成品批次)、单件追溯(SN 码关联生产数据),追溯链条完整度100%;
5.1.2)质量数据记录:自动关联 AI 视觉检测结果(缺陷类型 / 尺寸偏差),支持人工录入质检结果(合格/不合格);
5.1.3)追溯查询:按SN码/批次号查询生产数据(含设备、人员、时间),查询响应≤1s,数据留存≥1年。
5.2)质量分析:支持不合格率统计(日/周/月报表),图表展示(柱状图/折线图)自动识别质量异常趋势(如某工位不合格率突增),异常预警准确率≥90%。
(6)设备管理
6.1)状态监控:
6.1.1)实时显示设备运行状态(运行/待机/故障),支持设备故障代码采集(对接 PLC 故障信号);
6.1.2)关键参数监控:机械臂负载、输送线速度等参数超限时触发告警(阈值可配置)。
(7)维保管理:
7.1)支持设备维保计划创建(按运行时长 / 固定周期),到期自动提醒;
7.2)维保记录存储:记录维保人员、内容、备件更换信息,支持维保报表导出(PDF/Excel);
(8)硬件适配:兼容边缘计算主控(数据存储)、展示大屏(生产看板投屏)、NAS 存储(历史数据归档);
(9)软件兼容:支持与 AI 视觉工具包(接收检测数据)、轻量化 ERP(订单/ 物料数据同步)对接,提供 API 接口(RESTful)。
△27、数字孪生平台
(1)适配中小规模工业产线(1-5 条线),支持机械臂、输送线、传感器等设备全流程孪生映射,满足可视化监控、仿真优化、远程运维需求;
(2)提供Web端(PC)、大屏端(100寸展示屏适配)可视化界面,支持三维场景缩放/漫游/剖切,功能模块可按需启用(建模/仿真/运维);
(3)实时数据映射
3.1)数据采集适配:
3.1.1)兼容协议:Modbus TCP、OPC UA、Profinet,可对接机械臂(运行状态 / 负载)、传感器(温度/湿度)、轻量化 MES(生产进度)数据;
3.1.2)映射延迟:孪生场景与物理设备数据同步延迟≤50ms,关键参数(如机械臂位置)更新频率≤100ms/次;
3.1.3)多设备协同:支持≥10台设备(机械臂+输送线+传感器)联动映射,动作同步精度≤100ms;
3.2)状态可视化:
3.2.1)支持设备状态实时标注(运行/待机/故障,颜色区分),故障时孪生模型高亮报警(响应延迟≤1s);
3.2.2)支持生产数据叠加显示(工单完成率、不合格率),数据更新与 MES系统同步(延迟≤1s);
(4)仿真与分析
4.1)生产流程仿真:
4.1.1)支持产能仿真:输入工单参数(产量 / 工时),仿真预测精度≥95%(对比实际产能);
4.1.2)支持瓶颈分析:自动识别产线瓶颈工位(如输送线拥堵),分析准确率≥90%;
4.1.3)支持参数优化:修改机械臂运行速度、输送线节拍等参数,仿真结果输出时间≤10s;
4.2)设备故障仿真:
4.2.1)支持常见故障模拟(机械臂负载超限、传感器失灵),故障现象复现与物理设备一致性≥98%;
4.2.2)支持故障影响分析:模拟单设备故障对全产线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输出时间≤30s;
△28、工业APP平台
(1)支持边缘端(工业主控 / Docker 容器)、云端(公有云/私有云)双部署,边缘部署内存占用≤3GB、CPU 占用≤25%(单产线场景);
(2)提供 Web 管理端(PC)、移动端(APP /小程序)操作界面,支持中英文切换,功能模块可按需启用(开发/部署/运维);
(3)低代码开发简单 APP(如产线产量监控)周期≤1天,代码开发复杂 APP(如设备故障诊断)周期≤7天;
(4)支持对接机械臂(EtherCAT/Profinet)、传感器(RS485/Modbus)、工业相机(GigE Vision)、100寸展示大屏(HDMI/DP);
(5)可视化组件:提供折线图/柱状图/仪表盘等≥20 种工业数据可视化组件,支持自定义报表(导出 PDF/Excel);
(6)分析工具:内置基础数据分析功能(如产能趋势分析、设备故障率统计),分析结果输出时间≤5s,支持对接深度学习框架(高级AI分析);
(7)数据互通:支持APP间数据共享(如设备运维 APP调用MES工单数据),数据共享延迟≤100ms,数据一致性≥99.9%。
▲29、平台系统对接:兼容数字孪生平台(场景数据调用)、轻量化 MES(生产数据同步)、AI 视觉工具包(检测结果获取),支持 OPC UA/Modbus TCP/RESTful API 协议。
★30、提供线上课程平台提供证明截图加盖投标人公章。
需落实的政府采购政策内容:对于中小微企业(含监狱企业)的规定、对于促进残疾人就业政府采购政策的规定、对于节能产品、环境标志产品的相关规定等。
参加辽宁省政府采购活动的供应商未进入辽宁省政府采购供应商库的,请详阅辽宁政府采购网 “首页—政策法规”中公布的“政府采购供应商入库”的相关规定,及时办理入库登记手续。填写单位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和联系人等简要信息,由系统自动开通账号后,即可参与政府采购活动。具体规定详见《关于进一步优化辽宁省政府采购供应商入库程序的通知》(辽财采函〔2020〕198号)。
时间:2025年10月20日19时00分至2025年10月28日00时00分(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
地点:辽宁承明招投标有限公司(沈阳市皇姑区黄河南大街106号丽阳商务大厦A座16层1602室)。
供应商认为自己的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在知道或者应知其权益受到损害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向采购代理机构或采购人提出质疑。
2、质疑函内容、格式:应符合《政府采购质疑和投诉办法》相关规定和财政部制定的《政府采购质疑函范本》格式,详见辽宁政府采购网。
质疑供应商对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的答复不满意,或者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未在规定时间内作出答复的,可以在答复期满后15个工作日内向本级财政部门提起投诉。
1.本项目采用全流程电子招投标,参与本项目的供应商须自行办理好CA锁,供应商除在电子评审系统上传投标(响应)文件外,应在递交投标(响应)文件截止时间前提交可加密备份文件,并承诺备份文件与电子评审系统中上传的投标(响应)文件内容、格式一致,备系统突发故障使用。供应商仅提交备份文件或仅提交电子投标文件的,投标(响应)无效。详见辽宁政府采购网《关于完善政府采购电子评审业务流程等有关事项的通知》辽财采函{2021}363号。2.供应商自行准备电子设备确保能够自行报价及解密。3.电子投标文件在辽宁政府采购网线上提交,加密备份文件以邮件形式于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前发送至邮箱liaoningshangyu@126.com,邮件需注明项目名称、项目编号、供应商名称、联系人及手机号码,以收到邮件显示的时间为准,逾期发送的加密备份文件将按投标无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