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多只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股票遭遇市场爆炒,包括*ST亚振、*ST恒久、*ST华微、*ST新潮、*ST宇顺等,股价均出现大幅上涨。这些公司虽持续发布退市风险提示公告,且多数业绩处于亏损状态,市场资金却对退市风险置若罔闻。
当A股市场出现“风险警示越严厉、股价涨势越凶猛”的悖论时,所谓的风险警示制度便形同虚设,投资者对退市风险视若无睹,这一制度的设立意义也遭到根本性质疑。当市场开始逆向奖励亏损企业而非惩戒经营失败者,当投机炒作压倒价值发现成为市场定价的主导逻辑,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根基正在被逐渐侵蚀。为此,笔者建议:
一是优化停牌核查制度。虽然部分*ST股因异常情况被停牌核查,但现行停牌核查机制主要由上市公司聚焦于“有无重大事项未披露”等情形进行表层合规检查,核查之后上市公司也往往声称“无未披露重大事项”。在笔者看来,股价无厘头上涨的主要问题或许不在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存在遗漏,而在于二级市场主力或庄家的炒作,而这方面最需加大核查力度。
对于股价出现异常波动的情形,建议主要由交易所实施核查,加强与中证登、券商等的数据交换,建立账户关联性实时追踪核查系统,重点核查异动停牌前参与炒作的前30大账户。在相关个股异常波动期间,通过对资金流向、交易IP地址、设备指纹的交叉比对,识别隐藏在这些分散账户背后的真正操作主体,并分辨这些大额账户的关联性。
若股价异常波动涉嫌市场操纵等犯罪行为,相关部门也可及时介入立案调查,通过收集嫌疑证券账户持有人的通讯记录、资金流水等证据,明确非法使用、控制他人证券账户的行为,进而认定市场操纵等犯罪行为。
二是完善退市规则。退市风险警示股票被爆炒至天价,这对市场和普通投资者而言,属于更需防范的超大风险。目前交易所设立了股价低于1元的退市红线,笔者认为也可反过来看问题:垃圾股股价越高,越应加速退市进程,以防止普通投资者高位接棒、防止庄家高位割韭菜。为此,可建立一条新的退市红线,比如对于退市风险警示股票,只要连续10天股票市净率超过行业均值500%,交易所可直接终止其上市。
三是提高参与退市风险警示股的投资者门槛。目前参与退市风险警示股的资产门槛为50万元,虽然可以屏蔽部分低资产投资者,但仍有不少投资者可以参与,参与者越多,投机性越大,风险传播范围也可能越广。建议将投资者账户资产门槛提高至100万元,并要求投资者通过退市风险认知测试。
四是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监管。对于为*ST股提供服务的中介机构,监管部门应加大检查力度。若发现其在业务开展过程中存在失职或违规协助等行为,比如未能准确核查公司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对明显的违规行为视而不见等,应给予严厉处罚,包括行政罚款、暂停业务资格,甚至吊销牌照等。以此强化中介机构的责任意识,从源头提升上市公司质量。
五是强化投资者教育与保护。针对*ST股炒作乱象,监管部门和证券机构应加大投资者教育力度,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如开展专题讲座、制作科普短视频、发布风险提示文章等,向中小投资者普及*ST股的高风险特征,提高投资者的风险识别能力和理性投资意识。交易所对触及终止上市红线的股票,应坚决执行退市,让退市风险显性化。同时,完善投资者保护机制,当投资者因*ST股违规炒作、虚假信息披露等遭受损失时,应建立便捷高效的赔偿渠道,包括推动集体诉讼制度的适用,降低投资者维权成本。
目前,市场出现风险警示股无厘头爆炒的现象,原因包括投资者风险意识淡薄、存在快速暴富心理。另外,应加大监管执法力度,严打股价操纵等违法违规行为,还要通过优化退市制度、严防*ST股炒作风险外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