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晓慧 北京摄影报道
当AI外骨骼机器人帮助截瘫患者重新站立,当AR智能眼镜为视障者实时描述眼前世界,当脑机接口设备让渐冻症患者通过意念敲出“帮我找医生”的字样,当智能仿生手精准完成握笔书写的动作……这些曾出现在科幻作品中的场景,正通过2025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的平台成为现实。
9月12日至14日,2025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暨中国国际康复博览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本届博览会聚焦科技助残,设置助行移动辅具、假肢及矫形器、听觉言语康复/低视力、儿童康复、养老与无障碍设施、医疗器械/康复器械等展区,总面积达2.2万平方米。400余家国内外参展辅具生产企业和服务机构,展示衣、食、住、行、用、医、学、娱等方面的先进用品用具、设备和技术,展商数量为历年之最。
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副主任张红涛介绍,今年福祉博览会围绕突出科技助残、突出无障碍服务特色、突出国际化导向,同时,在办展和观展服务水平上实现新的提升。
每一届展会都是一次技术阅兵,更是科技助残为残疾人和老人的温暖守护。
呈现“科技助残”的中国实践
本届福祉博览会亮点纷呈,各类创新成果令人目不暇接,但无论是尖端设备展示还是落地服务模式,“科技助残”始终是最亮眼的存在,稳稳占据全场关注度C位。
其中,本届福祉博览会在展区规划上实现重要突破,首次增设辅助器具创新产品专属展区,并同步打造“辅助器具创新产品首发大舞台”。通过集中举办创新产品首发活动,为国内外参展企业搭建集展示、发布、交流于一体的高效平台,不仅让前沿辅具技术快速走进公众视野,更助力辅助器具产业打通创新成果转化通道,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激发新质生产力。
在北京市残联的展区内,记者看到了众多直观呈现北京科技助残前沿成果与辅具工作最新进展的展示内容,各类创新实践一目了然,立体展现了区域助残科技的发展水平与综合实力。
该展区的工作人员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区内共设立了北京市科技助残成果展区、“互联网+辅具服务”展区和智能家居无障碍环境展区三个展区,通过场景化、互动化的展示方式,为参观者提供沉浸式、多维度的科技助残体验。
北京市科技助残成果展区展位汇集了亮亮视野、科大讯飞等高科技企业的AR字幕眼镜、字幕辅听设备、智能脑机系统、基因治疗药物、大脑胶水等助残产品;“互联网+辅具服务”展区运用触摸屏、电脑等,展示辅具政策及辅具网上服务平台服务情况,并能够现场为残疾人提供注册登记、辅具申请、辅具购买等服务;智能家居无障碍环境展区集中展示居家无障碍环境应用场景,通过设立智能家居生态环境板块,打造全屋智能设备联动、语音控制模拟间,以科技搭建起无障碍生活的桥梁。
脑机接口技术的突破是本届展会的焦点之一。在浙江强脑科技有限公司展区,记者看到了BrainCo智能仿生腿、BrainCo智能仿生手及开星果脑机接口社交沟通训练系统。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智能仿生腿具备实时数据采集、算法驱动液压系统等技术,可让用户像控制自己的腿一样行走。智能仿生手通过检测神经电和肌肉电信号,将运动意图转化为灵活手部动作。开星果系统结合可穿戴脑机接口与专业特教内容,为孤独症谱系儿童提供闭环神经反馈训练,提升社交沟通与行为能力,并与传统训练模式结合,实现标本兼治的康复目标。
这些创新成果的背后是产业实力的全面提升。张红涛指出,我国助残科技已从基础型辅具为主转向高端智能产品领跑,在脑机接口、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形成了独特的技术优势。
显然,本届博览会已成为集中彰显科技助残新成果的“窗口”:观众见证科技改变福祉生活,展商收获技术合作、订单、政策等资源,残疾人和老年人找到适配产品服务,成为“人人满载而归”的行业盛会,进一步推动福祉产业向创新、包容、富有人文温度的方向迈进。
参展国家和地区创历届新高
2025福祉博览会的国际化水平持续跃升,多方面表现均较往届有突破性进展。
参展方面,2025福祉博览会参展国家和地区数量为17个,参展的国际企业和机构数量达到85个,参展国家和地区、参展企业数量均创历届新高,充分彰显了该平台在全球辅助器具领域的吸引力。
其中,加拿大驻华大使馆将携20家加拿大企业和院校“组团式”参展,集中呈现了该国在残疾人康复及辅助器具领域的技术成果与产品优势,相较于以往单一企业零散参展,这种“官方牵头+多方联动”的模式,让国际合作更具系统性与深度。
记者在德国展区看到,企业展示的微处理器膝关节假肢,其精准的步态算法让国产同类产品看到了性能差距;日本展团带来的适老化智能卫浴设备,在人性化设计细节上的创新,为我国养老辅具企业提供了设计灵感……参展国家和企业数量的持续增长,将为我国辅具产业注入创新动能,推动产品质量向高端化迈进;而我国产业的持续升级和市场开放,也将吸引更多国际资源深度参与,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产业生态。在这一进程中,中国不仅将实现自身辅具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更将通过双向开放与合作,为全球康复事业发展贡献更大力量,最终实现“科技赋能,共享福祉”的美好愿景。
同时,展会的国际化服务功能进一步细化:专门设立国际商贸对接专区,为国际买家与国内企业搭建精准对接的桥梁,打破了以往供需对接的随机性,切实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了高效支持,让展会从“展示平台”向“国际合作赋能平台”转变,助力企业进一步打开国际市场、获取更多合作机会。
作为全球三大、中国最大的康复辅助器具展览会之一,福祉博览会已成为连接中外福祉产业的重要桥梁,在推动国际交流合作与促进国内产业升级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此外,全球产业联动层次也得到提升。展会期间,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全球辅助技术合作倡议等权威国际组织,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代表齐聚展会,围绕辅助器具的需求现状、未来合作方向展开深度交流,共同凝聚合作愿景。这使得博览会不再仅是一场国际展会,更成为全球辅助器具产业交流协作的重要枢纽,推动国际产业合作从“信息互通”向“协同发展”迈进。
2025福祉博览会不仅是一场行业展会,更成为承载社会福祉进步的重要平台,其肩负的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与人文关怀三重使命,每一项都紧扣“让福祉惠及每一个人”的核心目标。
随着全球老龄化进程不断加速,加之各国对残疾人权益保障的重视程度持续提升,全球福祉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市场空间与产业潜力将进一步拓宽。
面向未来,中国福祉博览会将持续强化其桥梁纽带功能:一方面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福祉领域的合作深度,推动国际间福祉技术的交流互鉴与产业标准的对接融合,为我国福祉产业向更高质量、更优效能的方向升级注入动力;另一方面,以展会国际化、专业化的持续迭代,助推中国在全球福祉产业中强化引领力、拓展话语权,最终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福祉领域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