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河南省物理医学学会医工融合与微创骨科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漯河市骨科医院举行,这是我省骨科领域推动医工交叉、微创技术创新的重要里程碑。
北京积水潭医院武勇教授,河南省物理医学学会会长、河南省直三院刘强教授,武汉协和医院许伟华教授,浙江省人民医院郑有卯教授,郑大一附院张弛教授,郑州市骨科医院司文腾教授,河南医药大学组织工程与再生临床医学中心李记天教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吴大鹏教授,河南省骨科医院脊柱三科主任鲍朝辉教授等专家学者莅临授课。
漯河市卫健委副主任于宏,漯河市骨科医院党委书记柴运洪、院长王齐超、名誉院长李奎,副院长吴广良、曹鹏克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骨科领域专家、学者代表出席。
上午8点30分,大会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
漯河市卫健委副主任于宏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我省骨科领域诊疗技术不断提高,学科建设不断完善,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此次专委会的成立,恰逢其时,意义重大。作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将一如既往地支持骨科领域的发展,为专委会的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希望专委会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技术培训、科研合作等活动,不断提高医工融合与微创骨科的学术水平和临床诊疗能力,同时,要加强行业自律,规范诊疗行为,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
漯河市骨科医院党委书记柴运洪代表全体干部职工向专委会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当前我们正处在一场深刻的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之中,以人工智能、机器人、大数据、生物材料为代表的工程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渗透到医学的各个领域。期待专委会在各位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成为推动解决临床难点、痛点问题的“核心引擎”和“高速跑道”,打造引领未来的硬核技术,让手术更“精准”、让创伤更“微小”、让治疗更“个性”、让预后更“优化”,以更先进的技术、更微创的理念、更人性化的关怀,践行“一切为了患者”的崇高誓言。
会议严格遵循河南省物理医学学会章程及选举办法,经民主投票、现场计票等规范流程,成功评选出专委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常务委员及委员,明确了各岗位的职责分工,为专委会后续规范化运作提供坚实组织保障。
漯河市骨科医院院长王齐超当选第一届委员会主任委员。张弛、司文腾、李记天、吴大鹏当选副主任委员。
王齐超在表态发言中从三方面明确了专委会今后的工作方向:一是搭建“产学研用”融合平台,组织多中心临床研究、技术攻关,让科研成果更快落地临床,让患者享受到医工融合的创新红利。二是推动技术规范与人才培育,搭建学术交流桥梁,定期举办高峰论坛、手术直播,让前沿理念和技术走进更多医院。三是强化区域协同与品牌建设,以沙澧骨科高峰论坛为起点,联动省内外专家资源,推动跨区域技术协作,打造具有河南特色的骨科技术品牌,提升我省在全国骨科领域的话语权。
刘强教授对医工融合与微创骨科专业委员会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他表示,河南省物理医学学会一直致力于推动物理医学学科发展,为提高物理医学工作者的学术水平和专业能力而不懈努力。此次医工融合与微创骨科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既是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的具体实践,更是推动我省骨科诊疗水平迈向新高度的重要举措。未来,我们将以专委会为纽带,通过学术交流、技术推广、产学研合作等方式,构建覆盖“疾病预防-精准诊疗-术后康复”的全链条服务体系,助力我省在医工融合领域走在全国前列,让技术创新的红利真正惠及更多患者。
随后,医工融合与微创骨科专业委员会全体委员合影留念并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武勇、樊仕才、许伟华、郑有卯、王启超、张弛、司文腾、李记天、吴大鹏、鲍朝辉等参会专家分别以《3D打印定制截骨导板全踝关节置换》《腹直肌外侧入路在骨盆髋臼骨折中的应用》《髋关节翻修股骨的处理》《淋巴水肿的外科治疗与进展》《数字骨科技术在关节外科的应用》《对膝关节置换的一些思考—2025》等为题进行精彩纷呈的专题授课。
此次河南省物理医学学会医工融合与微创骨科专业委员会的成立,不仅是我省物理医学与骨科领域深度协同、跨界融合的里程碑事件,更是推动骨科诊疗技术创新发展的关键一步。专委会始终秉持“服务会员、服务患者”的宗旨,汇聚多学科力量,探索医工融合新路径、新模式,推动微创骨科技术规范化、标准化发展,共同为提升我省骨科医疗水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贡献智慧和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