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将“大而美”法案视为献给美国建国250周年的“最好生日礼物”,并称其为“摆脱国家衰落的独立宣言”,还以三驾新型战机飞越白宫的仪式来纪念这一立法成果。然而,尽管仪式隆重,该法案仍面临多重风险和痛苦的撕裂过程,且包括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CBO)在内的众多权威机构对其质疑不断。
减税与降低财政赤字
降低企业税是“大而美”法案的核心条款。该条款在获得永久化政策背书的同时,将企业所得税率从35%降至21%,并允许企业对美国境内新建或购置的合格生产性资产进行一次性税收抵扣。法案还延长或新增了针对企业投资的税收优惠,包括机械设备采购和研发领域的税收减免;此外,法案鼓励企业投资农村“机会区”以获取额外税收优惠,并将中小企业合格业务收入的扣除比例从20%提升至23%。针对科技创新企业,法案特别规定各州在未来十年内不得实施人工智能监管法律。
个人所得税方面,在维持最高档37%税率不变的前提下,法案显著提高了个税扣除标准:单身纳税人扣除额从1.46万美元上调至1.6万美元,夫妻联合申报扣除额从2.92万美元提升至3.2万美元,同时免除小费与加班费的联邦所得税。法案还将州税和地方税的联邦抵扣上限从1万美元提高到4万美元,并将儿童税收抵免额度从每人0.2万美元增至0.25万美元。值得注意的是,法案创设了“成长与进步资金账户”,为2025年—2028年出生的新生儿提供0.1万美元的初始资金,并允许父母每年免税存入0.5万美元。此外,65岁以上纳税人可享受每年0.4万美元的额外标准扣除。
在推行大规模减税的同时,“大而美”法案计划未来十年内削减至少1.5万亿美元财政支出。除裁撤部分政府机构及压缩学术团体经费外,削减重点集中在社会福利领域。法案之所以强调支出缩减,根本原因在于减税政策将加剧本已捉襟见肘的财政赤字压力——特朗普在首个总统任期内曾创下3.13万亿美元的年度财政赤字纪录,这一数字至今仍是美国历任总统之最。通过展现财政赤字缩减的态势,法案旨在为其既往的财政管理记录提供修正依据。
美国财政部的数据显示,2024财年美国联邦政府财政赤字1.83万亿美元,而2025财年前8个月财政收支缺口累计已达1.36万亿美元,年度赤字总额同比增长14%,接下来这种趋势会在减税所产生的收入口径萎缩力的作用下一路加速。CBO给出的预测数据是,未来十年美国政府赤字规模将因减税增加4.5万亿美元。当然,对于这一预判,无论是特朗普本人还是美国财政部,都不会简单认同,在他们看来,除了削减支出外,财政赤字有可能在多重积极因素共振下朝着改善的方向发展。
巨大不确定性
客观评价,“大而美”法案具有明显的亲商倾向。一方面,通过企业减税永久化政策稳定投资预期,刺激资本支出和就业增长,特别是对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有助于激发创新活力;另一方面,提高个税抵扣标准可能提振家庭消费,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据特朗普政府预估,该法案可使美国实际GDP增长率提升3个百分点,并创造超过700万个就业岗位。
但从长期看,减税政策的经济刺激效应可能难以持续。除企业所得税永久化外,其他税收优惠均设有时效限制:个人所得税减免将于2030年到期,夫妻联合申报扣除额仅实施至2028年,而州税和地方税抵扣政策仅对纽约、新泽西等高税州具有实质意义,且有效期仅5年。耶鲁大学研究显示,受益于小费和加班费免税的群体有限——领取小费的工人仅占劳动力总数的2.5%,仅12%的小时工存在加班情况,且该政策同样于2028年终止。可见,减税对消费的刺激作用有限,难以成为长期经济增长的支撑。
更关键的是,法案的制定基于过度乐观的单方面假设,未能充分考虑负面效应。提高进口关税可能引发全球供应链重构,加之对新能源税收的压制,可能导致进口短缺与能源供给不足共同推高通胀,抵消企业减税效益。同时,个税优惠主要惠及高收入群体,而医疗补助等社会福利的削减将抑制普通消费者支出能力,这种“马太效应”最终可能反噬政策预期的消费增长。
再看财政赤字削减问题。白宫认为,减税与放松管制将刺激经济增长,从而扩大税基,同时关税收入也能部分抵消法案成本。据特朗普预测,新增税收可覆盖22%的减税成本;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则预计,提高关税每年将带来3000亿至6000亿美元收入,即未来十年累计增加3万亿至6万亿美元。客观而言,这种预测并非全无依据——2025财年前三季度,美国关税收入已达860亿美元,同比增长59%,对财政的改善作用确实存在。
但必须承认,这些预测包含较大不确定性。一方面,如前所述,减税对经济增长的刺激效应可能难以持续,且易受意外因素干扰;另一方面,政府只看到关税增收的利好,却忽视了贸易伙伴反制措施对美国出口的冲击。无党派的税收基金会预测,未来十年关税仅能增加约1.4万亿美元收入,而CBO的乐观估计也仅为2.8万亿美元。
综合考虑国防、边境安全等支出,经济增长与关税收入远不足以弥补“大而美”法案造成的财政缺口。这意味着法案难以扭转财政赤字持续扩大的趋势,特朗普政府最终仍需依赖国债发行来填补赤字——法案将债务上限一次性上调5万亿美元,创历史最大增幅。据CBO测算,未来十年法案将导致国债规模增加至少3.4万亿美元。
美债持续扩张虽能缓解短期财政压力,却加剧了偿债风险。2024财年联邦净利息支出已达8820亿美元,首次超过国防预算。当前国债规模36.2万亿美元,按法案实施路径,CBO预测,2025年利息支出将突破1万亿美元,到2034年更将增至2.2万亿美元,占GDP的5.3%;同期财政赤字率将升至GDP的125%。
美国政府已陷入“赤字扩大—增发国债—赤字再扩大”的恶性循环。这不仅削弱市场对美债偿付能力的信心,也侵蚀美元信用这一发债基础。随着美债供过于求,市场要求的风险溢价上升,借贷成本持续提高,反过来又加剧赤字压力。若这一循环被打破,债务违约风险将骤然上升。(作者为中国市场学会理事 经济学教授)
